作者指南
《施工技術(中英文)》雜志創刊于1958年,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建設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主辦。本刊讀者廣泛分布于施工企業、設計院、監理公司、質檢部門、房地產開發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門。
《施工技術(中英文)》雜志主要刊載土木工程各專業領域的發展綜述,重大土木工程實錄,相關領域的科研成果和先進施工技術總結。《施工技術(中英文)》特色欄目有:方針政策,綜合述評,地基基礎,地下工程,混凝土工程,工程檢測,鑒定與加固,高效鋼筋與預應力技術,新型模板與腳手架工程,鋼結構工程,安裝技術,建筑智能化,建筑節能和環保,建筑防水,項目管理,建筑企業信息化技術,工程質量與建筑安全,國家標準與規范,工法交流,建筑結構設計與計算,市政工程,機械化施工,新型建筑材料,道路與橋梁工程,鐵路工程,爆破工程,國外新技術等。
本刊堅持“實用與新穎為主、導向與交流并重、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報道方針,歡迎以下方面稿件:① 國內工程建設施工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技術法規;② 重大和重點工程的施工技術成就;③ 建設領域新體系、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④ 施工管理經驗;⑤ 國內外先進施工技術發展動態。我們尤其歡迎以下內容的稿件:建筑工業化、信息化技術應用、設計施工一體化、機械化施工、建筑結構、工程檢測與加固、建筑節能、施工安全、綠色建筑、綠色施工、智能建造。
一、投稿須知
1. 投稿方式:請作者登錄《施工技術(中英文)》網站http://www.kaduoqi.com,單擊“作者投稿系統”注冊后投稿。來稿務求主題明確、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本刊原則上不接收紙質稿件和通過E-mail投遞的稿件。另外,為更好地展示文稿中的圖片信息,增強刊物印刷質量和閱讀體驗,本刊從2023年1月起采取彩色印刷,希望您在投稿時文中插圖采用高精度彩色圖片,望廣大作者周悉。如有疑問,請及時聯系編輯部。
2. 來稿請勿一稿兩投或多投,在學術會議上宣讀、內部刊物上發表,或在公開出版物上僅以初步報道形式摘要刊載者不在此限,但請在來稿時說明。
3. 如要求變更署名作者順序或增減署名作者,應提供由初次投稿時全部署名作者親筆簽名的正式說明函件及第一作者身份證復印件;如要求更改作者單位,需提供原單位蓋章的正式函,以供本刊留檔備查。
4. 編輯部將在收到稿件之日起3個月內將審定結果通知作者。如果作者投稿后3個月尚未收到編輯部錄用與否的通知,作者可向編輯部查詢或對該稿自行處理。如果作者需要自行處理,請事先通知編輯部注銷。
5. 本刊對錄用稿件按4000元/篇(6頁以內),超出部分按每增加1頁加收500元收取版面費(請嚴格按《施工技術(中英文)》稿件修改要求和排版模板修改稿件,最終版面費將由責任編輯審核后確定并以郵件通知繳費金額)。稿件刊登后,依據國家有關規定計算稿酬。稿酬和贈送的樣刊將在刊出后1個月內寄出。
6. 來稿一經刊用,將同時被《施工技術(中英文)》(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等收錄。如作者不同意收錄,請在投稿時聲明,否則將視為同意。
7. 本刊一律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8. 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聯系地址和郵政編碼,電話(辦公室和手機),電子郵箱。
二、撰寫要求
1. 來稿格式:題名,作者署名(包括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5~8個),正文,參考文獻。具體格式可參考本刊已刊出文章。文章一般宜6000~8000字。為了與國際接軌,方便與國際同行交流,要求作者提供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圖名、表名、摘要英文翻譯。中文摘要一般為400~600字,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結果、研究結論;應力求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用第三人稱,對于論著類文章,摘要中應至少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部分,對于綜述類及其他類型文章,建議采用“背景(提出問題)”“介紹了……技術(方法)”“得出了……結論”等記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符號和術語。英文摘要應做到對中文摘要轉譯的準確性和簡潔性;常用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關鍵詞為經過規范化的詞或詞組,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符號和術語。
2. 正文要求:① 文字、科學名詞術語和計量單位符號應符合國家現行規范和標準;② 文中圖、表要精選,插圖需清楚、線條粗細分明、簡潔,文字為六號宋體,如文字太密,可為小六號宋體,照片要清晰、層次分明;③ 數學符號和數學公式必須表達清楚,外文字母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④文中公式、表格、插圖均按全文統一編排序號。
3. 排版格式
1)總體格式:采用A4紙張,頁面上邊距為2.7cm,其余均為2cm,頁眉、頁腳1.5cm,頁碼為外側;文檔網格:只指定行網格,每頁47行。題目、摘要部分單欄,左右各縮進2個字符。正文雙欄、中距2個字符。英文和數字均為Times New Roman。全文均為單倍行距,段前段后間距均為0。
2)中文題目:二號宋體居中;中文作者姓名:小四仿宋居中;中文單位名稱:五號宋體居中;中文摘要:小五宋體;英文題目:小五Times New Roman加粗;英文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摘要:小五Times New Roman。
3)一級、二級標題:五號黑體,三級標題:五號宋體,一級、二級和三級標題依次為1,1.1,1.1.1。正文:五號宋體,兩端對齊,段首空2字符。圖名及表頭:小五黑體,表格正文及注:六號宋體。
4)引用他人作品應以引語、注解或列出參考文獻等形式明確示知讀者,常用的專業教科書和規范手冊可不列入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字體為小五宋體。
4. 參考文獻限于作者親自閱讀且公開發表或有案可查者,以10篇以上為宜,且中文文獻須翻譯成英文。文后參考文獻若引用《施工技術(中英文)》雜志所刊登文章,請盡量引用最近2年發表的文章。文獻全部列于文后,按文內出現的先后次序編號,在文內右上角注明序號。文獻著錄項目舉例如下:
[1] 江正榮. 建筑地基與基礎施工手冊 [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 JIANG Z R. Building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anual [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5.
[2] 周黎光, 仝為民, 杜彥凱, 等. 中國石油大廈雙向張弦梁工程預應力施工技術 [J]. 施工技術, 2008, 37(3): 8-11.
ZHOUL G, TONGWM, DUYK, et al.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two-way beam string project of China Petroleum Building [J].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08, 37(3): 8-11.
[3] 冶金工業部建筑研究總院.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5 — 2001 [S].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2.
General Architec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GB 50205 — 2001 [S]. Beijing: China Planning Press, 2002.
三、稿件處理須知
1. 本刊自收到稿件起一般3個月內返回一審修改意見,外審專家因故未能及時發回審校意見的,時間可能適當延長。
2. 作者的修改稿返回編輯部1個月內,向稿件作者發出擬錄用或不錄用通知。在此期限后作者如未收到本刊聯系修改的函件等,在書面通知編輯部并收到編輯部確認回復之后,可對稿件另作處理。定稿后作者不得隨意要求撤稿和更改。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均視為同意此項約定。
四、詳細說明
為了進一步提高《施工技術(中英文)》雜志質量,現對題名、作者署名、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第一作者簡介的格式做詳細統一說明。
1. 題名
1)字數:20字以內。
2)中文題名:可以反映出論文中特定的內容,是簡明詞語的邏輯組合。
3)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其以名詞短語最為常見。且每個實詞的首字母大寫,虛詞小寫(超過4個字母的虛詞首字母大寫)。
4)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和商品名稱。
2. 作者署名
1)作者單位:準確列出所在單位的全稱和英文名稱。高校老師單位寫到二級單位。例如,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2)一名作者原則上只能列出一個所在單位。
3)作者的英文署名滿足漢語拼音格式。例如,ZHANG Jiuling。
3. 中文摘要
1)字數:400~600。
2)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結果,力求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
3)用第三人稱。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結果、研究結論;應力求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用第三人稱,對于論著類文章,摘要中應至少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部分,對于綜述類及其他類型文章,建議采用“背景(提出問題)”“介紹了……技術(方法)”“得出了……結論”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4)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符號和術語。
4. 英文摘要
1)字數:400~600。
2)內容:做到對中文摘要轉譯的準確性和簡潔性。
3)常用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
5. 關鍵詞
1)一般采用5~8個關鍵詞。
2)經過規范化的詞或詞組,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符號和術語。
6. 第一作者簡介
1)包括:姓名、職務、職稱、E-mail。例如:
[作者簡介]王新華,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E-mail:wxh6668@163.com
2)請確保以上信息的正確性。由于以上信息將公開出版,作者有權選擇保護隱私權的聯系方式。但請在文章后面提供作者手機,以便及時和作者保持聯系。本刊會嚴格為其保密。
五、稿件評審流程
作者投稿后,編輯部將首先對稿件進行初步審查,對于涉嫌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存在嚴重的科學或技術性缺陷、缺乏有價值信息、不符合期刊內容范疇的稿件,編輯部將進行拒稿處理。
稿件通過初審后,編輯部將挑選2位合適的外審專家對稿件進行同行評審(單盲形式)。如果2位專家提出的審稿意見(接受、拒稿,或修改)出現分歧,稿件將被發送給第3位專家進行評審。最終的審稿意見(接受、拒稿,或修改)將轉達給通訊作者。如稿件需要修改,作者必須對審稿意見進行逐條回復,并提交修改稿。這個過程將重復直到審稿專家和編輯對稿件滿意為止。
通過同行評審后,稿件將進入主編終審環節,由主編做出最終是否錄用的決定。主編負責本刊文章最終的學術質量把關(包括增刊文章)。上述稿件評審流程適用于包括正刊與增刊在內的全部投稿。
特別說明:對于本刊編委和編輯的投稿,必須同樣遵守本刊的所有評審和編輯程序。編委、編輯不得參與本人及其家屬、同事撰寫論文的評審工作、編輯工作及錄用決定。稿件的一切評審工作會獨立于相關編委、編輯及其研究小組進行。